市场行情
A股收盘:沪指窄幅震荡微涨,电力股集体爆发
1,整体走势:沪指全天窄幅震荡,创业板指跌超1%。个股涨多跌少,沪深京三市超3200股飘红,今日成交逾1.22万亿。截止收盘沪指涨0.02%,深成指跌0.7%,创业板指跌1.21%。
2,行业板块:跨境支付、稳定币概念反复活跃,中亦科技、京北方、信雅达等多股涨停。地产股盘中拉升,渝开发、沙河股份、南山控股等涨停。下跌方面,创新药概念冲高回落,科兴制药跌超14%。
3,热门概念:电力股逆势爆发,韶能股份、华银电力、世茂能源等近10股涨停。(华尔街见闻)
恒生指数收盘跌0.12%,茶饮股大涨
恒生科技指数涨0.25%。茶饮股大涨,茶百道涨约11%,古茗涨约6%,沪上阿姨涨约6%,蜜雪集团涨约6%。奶粉股下跌,中国飞鹤跌约17%。科技股多数下跌,万国数据跌约3%,美团跌约1%。(华尔街见闻)
行业动态
又有资金,“跑了”!
上周五(7月4日),A股市场全天冲高回落,三大指数涨跌不一。当日股票ETF(含跨境ETF,下同)市场净流出13亿元。其中,宽基ETF净流出金额居前,港股市场ETF净流入居前。(中国基金报)
基金净值突然异动,暗含换仓操作!“三低”品种成基金经理避险策略
随着市场进入半年度业绩窗口期,基金经理的换仓换股也加速进行。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许多基金产品近期频频出现产品净值走势脱离重仓股的现象,显示出当前公募基金在半年度窗口期的换仓需求大幅提升,尤其是前期热门赛道虹吸公募基金核心仓位的效应在高位逐步减弱,而低位赛道基金产品近期频现提前结募的现象也反映出资金配置的再平衡。
当控制业绩回撤成为换仓的主要出发点,“三低”品种在避险需求提升之下也成为许多基金经理覆盖的要点。“三低品种就是低位股、低估值品种、机构低配的品种,避险情绪可能在下半年更加影响操作思路,目前我们看到的抱团股实际上已经有松动的迹象。”华南地区一位基金经理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认为,无论是新消费股还是医药股实际上都已出现了巨大的估值提升,并且远远超出这些公司本身的基本面,而机构资金在今年前六个月的抱团操作,给此类高估值、高位和高配的品种,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压力。(券商中国)
赚超2倍!年内这项业务浮盈可观,仅一单浮亏
随着行情转暖,年内落定的定增项目几乎均有浮盈,且浮盈比例最高的项目超过200%。据推算,该个股甚至有可能涨至参与定增基金的第一大持仓股。有公募基金预判认为,当下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中枢水平,若市场面临回调,定增的投资价值或更为凸显;此外,因高效模式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快速融资的渠道,“小额快速”定增机制可能在未来达到火热状态。
然而,在“折价入股”普遍取得正收益的背景下,年内爱博医疗走势不振,因此5月份的定增项目当前浮亏比例约为14.28%,也成为年内唯一一单尚处于浮亏的定增项目。(券商中国)
亮眼!FOF中期“成绩单”出炉,有产品涨超10%
上半年,FOF产品凭借多元资产的策略优势,向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6月30日,2025年上半年FOF的整体平均收益为3.11%,以正收益收官。部分进取型FOF通过配置主题型ETF、海外资产及商品型工具业绩领跑,实现了超过10%的涨幅。今年上半年表现突出的FOF包括渤海汇金优选进取6个月持有A、工银睿智进取一年A、工银养老2050Y,分别收涨15.19%、14.88%、14.59%。整体来看,FOF产品上半年平均收益为3.11%,实现正收益收官。
与此同时,FOF新发热度不减,产品类型日趋多元,策略设计更加精细。多位业内人士指出,FOF所代表的多资产策略正在逐步深入人心,成为当前资产管理行业寻求穿越周期的重要方向。(券商中国)
基金经理“晒实盘”,火了!
近期,多位公募基金经理在天天基金平台公布基金实盘操作,引发市场关注。鑫元基金刘俊文、上银基金陈博、海富通基金纪君凯、永赢基金任桀等均参与其中。观察其公开账户可见,基金经理的自有资金投入规模从数万元至百万元级不等,当前多数账户处于盈利状态。
对此,有行业人士表示,基金经理受限于持有期规定,其投资行为天然倾向于关注长期回报。公开个人实操记录,一方面有助于引导投资者建立更理性的长期投资观,另一方面,在市场震荡期,这种透明化操作可提供直观参考,减少投资者盲目跟风追涨杀跌的行为。(券商中国)
上周新发募资逾53亿元 股基领跑债基降温
上周,全市场新成立基金20只,总发行规模仅为53.28亿元,创下今年4月以来单周募集规模新低,平均单只基金募资仅2.66亿元。尽管发行市场整体清淡,但结构性亮点仍存——股票型基金以60.54%的份额占比逆势领跑,被动指数型产品密集发行,头部机构加速布局细分赛道,折射出机构对权益资产的长期信心。与此同时,债券型基金发行显著降温。(南方财经网)
相信长线逻辑 注重自身体验 灵活应对市场 这届少壮派基金经理真的不一样
2025年上半年的公募产品业绩比拼结果出炉。Wind数据显示,在半程赛中,回报率超过50%的基金产品多达79只(不同份额分别计算)。上半年的大部分绩优基金集中持仓创新药、新消费等赛道,引发行业关注。
在绩优基金背后,是一批少壮派基金经理的强势崛起,以优异的业绩向行业宣告少壮派时代的来临。数据显示,这批基金经理的投资年限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这群“初生牛犊”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有着不太一样的行为表现:他们相信长线逻辑,积极投资于创新药、新消费、人工智能等蓝海市场;他们注重自身体验,长线的投资逻辑对他们来说,往往需要切身体验,因此他们积极分享自己对投资机会的参与和感想;他们灵活应对市场,随机应变、适时而动,成为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核……少壮派基金经理“打量”投资的眼光很不一样。整体而言,这是一个有投资锐度的群体,也较好地契合了当下结构突出、机会轮动的市场大环境。不过,外界对于他们的质疑声音也并不少,有观点认为,少壮派基金经理享受了市场带来的红利,但是也有明显的短板存在。(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品类更加丰富 浮动费率新基金迎重磅扩容
7月4日晚间,证监会网站显示,继《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印发以来首批26只浮动费率新基金获批发行后,又迎来第二批11只浮动费率新品上报,其中不仅包括全市场选股产品,还纳入了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主题产品。相关基金管理人表示,此次浮动费率新基金与大科技主题结合,有望满足投资者对优质科技投资工具的需求,也进一步发挥了投研团队在科技成长领域的专业优势,同时响应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助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浮动费率新基金从全市场选股策略向更细分的主题型策略拓展,意味着浮动费率新基金拥有更丰富的品类,满足不同需求和偏好的投资者。(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多元配置需求旺盛 部分QDII产品“开门迎客”
7月以来,华宝基金、汇添富基金、华安基金等多家公募机构旗下QDII产品“开门迎客”,或恢复QDII产品的正常申购业务,或提升QDII产品的大额限购金额。据悉,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向部分符合条件的QDII机构发放投资额度合计30.8亿美元,进一步支持QDII机构依法合规开展跨境投资业务,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序满足境内居民合理的对外投资需求。(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真金白银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公募年内自购权益类基金超26亿元
7月以来,有两家基金管理人发布自购公告:其一,7月1日,华商基金公告称,已于7月1日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型基金。其二,7月4日,大成基金公告称,大成基金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除了上述两家之外,今年以来还有兴华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博时基金等超过20家基金管理人已宣布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据Choice测算,截至7月6日,今年以来,公募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合计26.19亿元,是去年同期自购金额的3倍多。(上海证券报)
结构性机会持续涌现 多路资金快步入市
在国内市场结构性机会持续涌现的情况下,多路资金快步入市。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7月私募信心指数和加仓意愿指数环比均小幅提升。截至6月末,仓位在五成及以上的私募占比更是超过90%,环比5月末有所提高。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已有10余家险企设立或增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入市总规模预计超过2000亿元。除了机构资金,今年上半年个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显著提升。据统计,上半年私募新备案产品数量环比去年下半年增长超100%。在业内人士看来,伴随着基金赚钱效应显现,政策发力下经济有望逐步回暖,下半年港股和A股结构性行情或进一步演绎。(上海证券报)
葛兰、万民远等知名基金经理调仓动向曝光 密集参与医疗军工板块
2025年行至半程,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因回购、重大资产重组等事项披露了最新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情况,多位知名基金经理上半年的调仓动向浮出水面。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公告发现,基金经理在医疗和军工两大板块上的动作较为密集。融通基金万民远在一季度减持东方生物后,二季度再度转为增持,同时对阳光诺和进行了先加后减的操作;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在二季度新晋迈普医学前十大流通股东,广发基金吴兴武则进行了减持;同时,广发基金的陈韫中、永赢基金的高楠和李文宾对军工股进行了增持。(证券时报)
多家公募入局ETF 发展需直面两大问题
证券时报记者从业内获悉,兴证全球基金等数家大型公募正在准备布局ETF,相关公募不仅做出决策,还就布局产品赛道展开了调研。这些公募都是知名机构,但为何在此前的ETF浪潮中没有行动,如今才开始布局?从券商中国记者多方采访来看,这与各家公司战略定位有关,此前坚守主动权益,如今也意识到了ETF“入场券”的重要性。不过,ETF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想要长足发展,需要直面两个根本问题:一是如何形成稳定持续的利润来源,二是如何找到差异化突围抓手。(证券时报)
12家中资券商入选港交所综合基金平台首批分销商
中资券商在港展业再获突破。7月3日,港交所公布综合基金平台(IFP平台)首批分销商名单,12家中资券商凭借金融科技与资产配置领域的领先优势入选,进一步巩固了其连接内地与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作用。
入选中资券商纷纷公布下一步展业规划称,将积极助力香港基金分销生态圈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多元的基金产品、更透明的投资信息及更高效的申赎体验;并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拓展财富管理业务版图。(证券日报)
公司动态
产品规模波动下行 贝莱德基金水土不服
这家外资公募又迎新高管。7月5日,贝莱德基金发布公告表示,新任刘映洲为公司副总经理。回顾年内,贝莱德基金原总经理陈剑、原副总经理洪霞相继离任。而拉长时间看,展业以来的四年时间里,贝莱德基金多位创始高管相继离任,伴随新高管“接棒”,贝莱德基金青睐的高管团队“画像”也渐渐清晰。从规模变动看,展业至今,贝莱德基金在管规模长期保持在百亿以下,2025年一季度末规模更环比接近“腰斩”。有业内人士表示,产品规模下滑可能与展业初期产品配置、资产配置的“水土不服”有关。未来公司需要进一步强调专业化,从服务质量下功夫,才能够提升“突围”的成功概率。(北京商报)
人事变动
33位基金经理发生任职变动
今天(7.7)有29只基金产品发布基金经理离职公告,从变动原因上来看,有10位基金经理是由于工作变动而从管理的22只基金产品中离职。有5位基金经理是由于工作变动而从管理的7只基金产品中离职。(金融界)
前冠军,履新!
7月7日,万联证券资管发布高管变更公告,任命孙建波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孙建波是公募基金行业的老将,早年,他与华商基金梁永强、庄涛两人合称华商基金“三剑客”,在2010年公募基金业绩排名争夺战中,击败当年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夺冠,自此一战成名。之后,他经历了公奔私、私转公,去年10月底从格林基金副总职位上离职,这也是他时隔8个月多时间重返资管行业。(中国基金报)
医药主题产品霸榜!对话知名基金经理万民远:为什么他说当下创新药“大部分都是纯炒”
百亿私募睿郡资产公告:知名基金经理董承非的产品暂停新客户申购
基金经理来信:长城恒生科技指数QDII拟任基金经理雷俊、曲少杰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拟限制中企参与医疗器械公共采购答记者问
又一重磅BD预告!CXO集体亢奋,药明康德大涨4%!医疗ETF继续上行,年内首次调仓曝光
椰子水变神水?钟睒睒也来打新,秒赚500万!还有明泓等知名私募
新能源下乡助力!化工板块放量上涨,主力抢筹+十年估值低位,板块景气周期将至?
多重利益绑定!天弘基金及拟任基金经理合计出资超1000万元跟投旗下浮动费率基金